第一观察 |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 习近平主席这样部署

三、油气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途径思考(一)努力实现产品上高端中国油气装备制造企业,由于起步较晚,整体落后,大多都经历了仿制、引进、消化、提高的过程。

在能源安全方面,油气供给涉及国家安全,我国目前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在研究油气上下游开放及油气进出口开放时,应统筹考虑国家安全战略及国家竞争性。目前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在国有油气集团内部设立独立的管网核算单位,实行财务分离,分开销售与运输功能,并落实有关第三方准入的各项规定。

第一观察 |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 习近平主席这样部署

定价方面,我国现行国家定价为主的定价机制较为被动,无法准确反映国内市场的真实供需关系与成本变化,不利于发挥价格对供求关系的杠杆调节作用。改革政府管理体制的关键在于构建统一、独立、专业化的监管机构,实现政监独立、分段分级监管、部门分工明确、监管责权明确。2004年至2014年,我国石油消费年均增长6.1%,天然气17.5%。油气行业决策者应确保气候承诺及其执行方式符合长期的低碳发展战略和目标,而非临时举措。OGCI旨在提高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消除日常生产作业的燃放和甲烷排放。

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碳强度比2010年水平降低了15.8%,完成了十二五目标的92.3%。从有利改革推进的角度,可以让气价进一步放开,或更多按市场化要求来调整气价。致密油、致密气、油砂矿、天然气水合物等地质资源量也很丰富,而且基本上没有展开较大规模的勘探,加快油气发展有着雄厚的资源基础。

美国通过再工业化,恢复了工业创新、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业优势。搞清楚这个问题,也要从世情、国情和油情出发,排除各种思想干扰,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不带任何偏见和狭隘意识的思考、认识、看待和处理问题。进入21世纪的10多年,是三大石油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最快,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的重要时期。3 油气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市场的深刻变化对政府层面的能源和油气宏观综合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合计上缴税费达到7400亿元,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的5.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要求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第一观察 |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 习近平主席这样部署

进入十四五,需求量增速还将下降,呈现持续疲弱的市场发展态势。数字化油城已经初见端倪。(七)进入21世纪,以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开工建设为标志,我国天然气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探明储量连续12年超过5000亿立方米,年产量年均增长78亿立方米。随着一大批质量、安全、环保工程的相继投资建设,三大石油公司已经自上而下普遍建立起统一、规范、完善的HSE管理体系,油气绿色治理水平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连续两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指标。

油气工业是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业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仍将肩负重大的历史使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6.7万亿立方米,排名世界第三。(三)非常规油气革命使美国实现了能源生产回归,重新获得了全球竞争中至关重要的大国能源竞争力。社会上那种试图人为切断油气工业内在产业链、价值链关系,重新构建一个油气工业和油气市场的想法,脱离中国油气工业实际、脱离中国能源革命大方向,是行不通的。

(一)能源革命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矿产资源法》中关于石油天然气的条文规定,事实上已经被突破。

第一观察 |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 习近平主席这样部署

与2007年第三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相比,分别增加了320亿吨和56亿吨,增长42%和26%。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石油电子商务已经在三大石油公司一线生产单位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数字化油气田、数字化油气企业和企地共建,信息共享、资源互通的数字化石油基地。

世纪之交的石油石化大重组和三大石油公司海外整体上市,将中国油气行业和企业推向了国际石油市场,但国内石油市场建设特别是石油矿权市场、石油进出口贸易市场和石油现货期货市场建设却明显滞后,影响了整个油气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当今国际石油市场,是石油大公司、大集团、世界石油巨无霸云集、寡占型垄断竞争的现代化大市场。三大石油公司跨出国门,与国际石油大公司、大集团同台竞争,经受了国际石油市场的锻炼和考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而又深刻变化,成为了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能源法制化进程,先后出台了《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单行法,但《能源法》《石油法》《天然气法》至今仍未出台。从高碳能源走向低碳能源,进而转向无碳能源,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纵观30多年来的油气改革,从最初的政府专业部门管理,到上世纪80年代撤销石油部成立石油、石化、海洋三大石油总公司,再到世纪之交的石油石化大重组、成立两大集团公司、三大股份公司改制上市,我国油气改革一直是按照政企分开、建立现代石油大公司的目标模式和思路展开的。

2014年,我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10.44亿吨,连续8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0亿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不仅改写了世界能源版图,而且改变了全球经济、政治和外交战略,成为世界各国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重大战略发展前景。以水平井和酸化压裂技术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具备了大面积推广的条件。

由于油气行业立法滞后,致使相关部门不得不依靠大量的政策性文件和行政公文来指导工作,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导致依法调控和解决纠纷能力差。洁净煤技术的深入推广应用,使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手段更先进了,但并不意味着煤炭固有高碳能源性质的改变。

这集中体现了党在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指引下,加快我国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新思想和新论断,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战略统揽意识和时代紧迫感,发人深省,催人奋进。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复杂油气勘探、新区新层系油气勘探、天然气勘探和非常规油气勘探一直缺乏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总体投入不足,发展较为缓慢。这是进入21世纪,油气改革带来的最大最深刻的变化。我国还有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其中,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26万亿立方米,排名世界第一。

根据国土资源部新近公布的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085亿吨,可采资源量为268亿吨。天然气供应量年均增速达到了15.9%,最高年份达到了25.6%。

(四)油气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国内石油战略储备也从无到有加速发展,战略石油储备量已突破1.5亿桶,商业石油储备量已超过2.6亿桶,开辟了保障国内油气供应的新途径和新渠道,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油气消费需求。

(五)对中国的能源和油气企业来说,页岩气革命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更为紧迫、更需要直接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七)油气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美国能源部当时还认为本国天然气资源行将枯竭,不惜耗巨资兴建了一批进口终端,决定从国外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乙烯年生产能力已超过2000万吨,是1998年的4.7倍。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煤炭生产和消费占全球一半的能源和经济大国来说,不大幅压缩煤炭总量,提高石油特别是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优质、清洁、高效、低碳能源的比重,能源结构优化的目标将很难实现。已累计探明360亿吨,探明程度为33%,处于勘探中期阶段。

上世纪中叶,全球掀起了一场决定世界各国发展命运的能源革命,这就是从煤炭时代走向石油时代的革命。但由于实行价格双轨制和平转高的时间比较长,导致整个油气市场化改革起步早,却进展缓慢。

能源和油气法律法规是调整和规范油气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唯一准则。这一天不能继续等待下去了,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允许我们等待,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允许我们等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不允许我们等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不允许我们等待。

国土资源部以矿权制度改革开道,将页岩气定为独立矿种,出台优惠政策,先后进行了两轮页岩气探矿权公开招标,吸引社会投资主体参与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入21世纪,几次大的安全环保事故,使三大石油公司痛定思痛,下决心从三基工作入手,加大质量、安全、环保工作力度。

相关推荐